小学科学

期刊导读

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来源:小学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2

在现代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科学要求可以比较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实验等各种方式,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高质量的科学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通过帮助他们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可以使得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何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呢?我认为老师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思考,不断的尝试。

一、小组探究,培养学生的讨论与合作意识

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陷入这样的怪圈:教师本身演示了大量的实验,但是学生亲身参与的实验却屈指可数,这其实并不利于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因为虽然教师想从实验出发,增强知识的可信度,尽管这样去获得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直接化”,但是笔者认为这种“直接化”是不彻底的,要想使学生对此更信服,必须要学生亲自参与进来。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触更深,但是限于实验器材抑或课堂管理等因素,往往无法做到每个人都经历所有的实验过程,为此可采取一种折中做法:小组探究模式,这个可以解决上述提到的矛盾,并且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讨论与合作意识,正可谓一举两得。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能力,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要注意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时刻把握学生的感受,重视学生全方位的提升;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学生所表述的内容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立刻批评指正,应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改正。

三、联系已有的知识,有效开展抽象性实验

众所周知,小学科学教学中会涉及很多抽象知识,这些知识很难被学生所理解。以往主要通过实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但由于实验效果不好,未能将抽象知识有效地表达出来,也依旧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蒙上一层白雾。大量的研究发现,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时,未能结合学生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展开实验教学,从而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在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应充分联系已有的知识,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抽象性实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提升学生对实验的理解程度。

四、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结论

实验重点确定之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实验变量,来构建抽象的实验模型,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结论。这一过程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但是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粗浅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这时候教师要适当呈现错误概念,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结论。比如《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一课,可以让学生观察食盐和水,沙和水混合后的变化,很多学生都会说:“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你看到了什么认为食盐在水里溶解了呢?”学生认为变小了,消失了就是溶解的表现。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前概念设计过滤分离、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等环节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运而生,它集声音、图片、动画、文字于一体,能够突破时空和空间的限制,具有直观性强、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的特点,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将抽象的知识利用多媒体直观地呈现出来,化难为易,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火山》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火山喷发的实验。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火山喷发的资料片,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接着利用电脑模拟地球构造,模拟岩浆的上升,使学生认识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需要怎样的条件。这样教学,不仅克服了空间障碍,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还突破了重点、难点,实现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