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
再次,着力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可通过专项督导督促落实农村和西部地区配齐配足科学教师。加大科学教育活动、资金、资源向农村和西部地区倾斜力度,采取“送教下乡”“送教上门”“跟岗研修”“线上直播”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县级以下农村和西部地区幼儿园、中小学科学教师的培训支持力度。
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成绩有目共睹,但距离支撑科技强国建设的重任还有距离。
一是小学科学教师存在较大缺口。在基础教育阶段各学段的科学教师队伍中,小学科学教师存在明显短板。有研究指出,我国小学科学教师初始数量严重不足,2017年到2023年间,年均师资缺口高达12.8万人;2023年后,师资缺口将会随学龄儿童人数的减少而逐年缩小;到2027年,师资缺口仍将有大约3.5万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幼儿园和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配备和科学类教材编用,提升教师科学素质。可以说,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工作是国家科学普及工作的基础性构成,而科学教师则是基础中的基础。
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要从三方面发力
其次,进一步加强与优化科学教师的培养培训。应明确科学教育对科学教师素养与能力提出的整体性要求,紧跟前沿方向,确立科学教师的培养目标与标准,在此基础上加强科学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在科学教师的培养上,要改进培养模式、建立协同培养机制,培养能胜任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优秀专业人才。在科学教师的在职培训上,要进一步扩大培训的覆盖范围、丰富培训形式,对教育教学现状和培训需求进行全方位深入调研,依据调研结果系统制订培训方案,精准提升科学教师的专业能力。
二是科学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科学教师不仅要具备普通教师的基本素养,还应具备能胜任科学教育的专业信念、科学思维和跨学科的广博知识。但当前我国科学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仍不能完全满足各个学段的现实需要。比如,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科学教师的专职化率不足30%,有理科背景小学科学教师占比仅为27.5%,科学教育专业教师占比也较低。初高中阶段的科学教师,虽多具有所教授学科的专业背景,且学历水平较高,但缺乏解决跨学科现实问题的综合性知识与能力,缺乏对相关学科、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掌握,教学理念与方式更新滞后。
科学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不断增强,在职培训实现常态化开展。各师范院校和相关高校逐步加大科学专业教师培养规模,目前我国共有65所高校开设了科学教育本科专业,50所高校设置科学教育领域学术型硕士点,97所高校设置了专业型硕士点,为中小学幼儿园输送了大批科学专业教师。更重要的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0年单设科学类教师培训,在“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中,专门开展小学科学及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国家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
科学教育教师数量逐年递增
小学科学教师缺口较大
三是科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有待加强。在科学教师培养方面,以往注重学科专业的师范教育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科学教育的综合性需要。许多高校虽设置了科学教育专业,但教材建设与课程设置尚不能适应科学教育专业前沿发展,培养模式也存在理论与实践相对脱节的问题。在科学教师在职培训方面,仍有不少教师缺乏参加专业培训、教研活动的机会,实验教学、信息技术应用、跨学科问题解决与探究式教学方法等有针对性的精准培训活动还较缺乏。
作者:高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研究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采取了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显示,2012年全国小学科学教师共计人,2020年增至人,增幅达30.11%。同时,科学教师学历水平与素养显著提升,科学教育专业教师比例有所提高,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人数和占比大幅度提升,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教师人数和占比持续下降。
推动科学教师队伍稳步发展
《意见》要求,强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科普。因此,推动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师队伍进一步发展,也成为未来我们着重发力的工作。
首先,要加快补充幼儿园、小学科学教师数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政策设计源头方面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师生配置标准和专职化率,适当增加小学科学教师招聘名额,也可以使部分具备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经过培训后转任科学教师。更重要的是,要扩大科学教师来源,推动相关院校扩大科学教育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