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

期刊导读

学科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基于知

来源:小学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7

一、引言

学科一词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学科是指对同类问题所进行的专门科学研究,从而实现知识的新旧更替,学科活动不断导致某学科内现有知识体系的系统化和再系统化”[1]。随着学科活动的系统开展,学科的组织性被学者所重视,“学科明显是一种连接化学家与化学家、心理学家与心理学家、历史学家与历史学家的专门化组织方式”[2]。专门化的组织方式也伴随着严格规训制度的生成,认为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一种社会规范,学科主要表现为一种规训制度,是“生产论述的操控体系”和“主宰现代生活的种种操控策略与技术”的更大组合[3]。因此,对学科进行研究须考虑学科所具有的知识生产特性、组织特征以及在规训体系中扮演核心角色的师资特征。

学科评估是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学科组织所开展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工作进行事实性判断的重要手段,兼具引导、诊断和评价功能。在当前国家推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学科评估尤为重要,它将引导高校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4]。因此,探讨科学有效的学科评价方法对营造良好的学科发展氛围非常重要。本研究将基于知识生产的视角针对学科可持续发展能力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二、学科评价的相关研究

当前,学科评价工作呈现多元化态势,既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位中心”)开展的学科评估,同时也有各类以排名为主要形式的评价,还有一些学者自主开展的学科评价研究。这些研究总体上有助于学校了解自身学科建设情况,有助于增加社会各界对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了解。这些评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针对学科条件的评价。该类评价主要聚焦于学科本身,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力量、学科科研经费投入和相关支撑平台的设立。例如,学位中心的学科评估强调师资队伍与数量、科研项目情况和支撑平台等内容[5];泰晤士报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强调师均博士学位授予、师均科研经费收入[6];ARWU强调重大重点科研项目情况、高端师资情况等[7]。

二是针对学科水平的评价。该类评价主要集中于评价该学科的产出数量和质量,包括人才培养产出、科学研究产出和社会服务产出。学位中心主要基于学科人才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和毕业生质量、科研成果及项目获奖情况、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等指标展开评价[5];ARWU 主要从论文数、论文标准影响力、国际合作论文比例、顶尖期刊论文数几方面开展评价[7],ESI 前1%学科主要利用论文发表数、论文总被引数和篇均论文被引数对学科水平进行排名[8];QS 的学科排名主要采用的指标包括篇均被引数、H 指数、基于同行评议的学术声誉和基于雇主评价的就业声誉[9];英国泰晤士报学科排名指标还纳入了该学科发表论文的篇均被引数和带来的产业收入[10]。

三是针对学科绩效的评价。该类评价聚焦于学科发展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的效率问题,认为学科评价不能仅仅是水平性质或条件性质的评价,更应该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即效率问题[11-12]。一些学者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13]、管理科学[14]、自然科学[15]以及多所高校的重点学科进行学科建设绩效评估[16],分析各校学科在建设过程中与其他学校在投入和产出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学科调整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方面,上述研究主要着眼于当前,即基于学科历史建设和发展的成就对现状作出判断,但对于学科未来发展的潜力或态势关注不够。另一方面,学科这一概念虽包括人才培养、管理组织等内涵,但逻辑起点始于知识生产,从知识生产视角审视学科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助于加强对于学科未来发展走向的判断,加强对学科建设的引导和诊断。

三、学科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何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给出了定义:“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7]故可持续发展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现有发展已达到的水平;第二,未来发展能否保持和提升现有水平。以此为基础,基于知识生产的视角,学科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为:学科在当前以及未来若干年为扩张知识边界以及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特别是关涉全人类福祉以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所拥有的成果积淀、人才积累及平台支撑等多个方面的统一体。